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十一章 人情練達VS人性異化

關燈
人有七一情一,憂郁為甚。上智之士,與化俱生,霧散而冰裂,是故不必言矣。次焉者,亦知以理一自一排,不使為累。惟下焉者,既不出了於心一胸一,又無詩書道腴可以撥遣,然則不致於坐病者幾希。----金瓶梅序

匆匆十年。

“天問”已經是一個龐然大物。

人事繁雜,事務日多。

漸漸的有人對問心說,有個人不錯。

那個人叫宋公明。

十年來。問心漸漸接觸天道,越來越厭倦繁瑣的日常。

所以他也想找一個代理人。

他開始關註宋公明。

他發現這個人很了不起。

他是個心理學家和職業經理人的結合。

他有讓接觸的有用的人很舒服的能力,也有經營好一個體系的能力。

比如他覺得一個同事有用,他會關心他的愛好,他的遺憾,他的缺陷。認同他的愛好,彌補他的遺憾,完善他的缺陷。

於是在中國這個社會裏,他就成功了,人情練達。

就連聞心也覺得這個人很舒服。

但是最後聞心卻沒有選擇他。

因為一個人的精力有限,這裏用心多了,那裏就用心少了。

宋公明不能說不努力,但他迎合的都是俗人,他做的都是不成系統下的博弈。

對於一個成系統的組織,一個開拓性大道的高度的領導者,宋公明不稱職。

因為一個成系統的組織,不需要這種迎合人心.某種意義上,宋公明們正是聞心需要革新的存在,中國社會的問題就是這樣的人太多了。

很多年後,有一個德國哲學家強烈的批判這種社會性的系統和組織對人性的傷害。

他稱之為異化。

但是矛盾是相對。

糖吃多了會苦,苦吃多了會甜。

所以人情練達和人性異化也是相互轉化的。

有系統的組織不能成為僵化的體制,而應該成為自由的制度保障。

這就是一個度。

我們的社會,劉玄德,曹孟德,宋公明,真的已經太多了。

欲革新社會,必新革新文化。

絕大多數人相信什麽,什麽就是游戲規則。

五四以來,我們的社會都在進行一個新文化運動。一個國家轉向現代化的行程。

儒家的三從四德,四書五經,三綱五常,其實是為傳統的宗法社會服務的,他有他的時代局限性,不同的時代需要他自己的文化。

文藝覆興以來人類的文明其實不能說是西方文明,而應該說是現代文明。

改變傳統是痛苦的,******世界現在更是明顯,而我們已經這樣持續了一百年。

每一個堅持傳統的人背後都有一群利益。

而新時代的科技發展,生物,信息和電子,更是會改變整個社會的存在物質基礎,進而改變整個社會的存在模式和********。

這是社會大參數的改變。

不可抗力。

立足展望這個新世紀大時代突飛猛進的變化趨勢,一邊卻是頑固的堅持了一千年的古老陳舊體制制約。

這就是聞心面對的局面。

念天地之悠悠,獨悵然而涕下。

為什麽這個章合這麽短?

如果我用一段話就能說明的東西我為什麽要寫一整頁?我渴望表達,然後我做到了。

這就夠了。

維特根斯坦被稱做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生前卻只出了一本薄薄的冊子,邏輯哲學論,這本書言簡意賅也是最大的優點。

大概我們理解為世界的知識分成不同的層次。

邏輯哲學論是輪廓,數學是底層算法,計算機是運作工具,物理法則是具體算法,而一門語言,漢語或者英語是自然語言表達。

通過這樣的訓練,五到十年,以計算機為工具,我們可以控制世界的圖像,達到黃仁宇所謂的數字化管理。

古人所謂經世致用之學,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大概如此。

大約諸葛亮火燒葫蘆谷,如果算好燃料,熱度,人口容積,煙量,天氣規則,司馬懿真的會燒死

我也言簡意賅,數學,計算機,物理,語言,以邏輯哲學論為指導,建立一個快速反應體系,就是我學習的道,大概會有趣的吧。

只是做為具體的人,他的********,他的思維方式,他的人生觀,就是一個社會組織穩定的基礎。

簡單的說,我們中國的文化,不管是求佛保佑自己,還是立功,立德,立言,本質是還是為了社會對我們的看法和價值,立足於這個社會的現實利益,並不存在超脫現實的信仰,宗教和上帝。

西方的文化和我們最大的區別在於,他們拷問自己的本心,一個更好的自己,一個自己想做的自己,一次次拷問自己的心,最終那個完美的人格,或可名之上帝。

他們道德的最高存在,不是為了青史留名,而是為了與上帝存在。

這就是中西人生觀的最本質區別。

儒家的忠孝觀和學校的教育一樣,本質是一種洗腦,強調的是對權威的服從,是一種理想化的無根之木,誠然學生如果都可以做個道德完人,那社會就是完美社會,可是儒家的封建土地制下的種種殘酷現實,當一個學校出來的學生,看到社會的現實,看到自己的體系無法解釋,看到自己的內心欲望,如果他不能破而後立,建立一套全新的思維價值體系,就可能因為信仰的破滅,由道德的極端走向縱欲的極端,這樣的人,實在太多太多了。

所以,從根本上,以哲學潛移默化的改變整個社會的系統,這是一個大工程,王陽明的心學和康德的道德,都是很好的嘗試。

這是需要大智慧大勇氣才能見到的高度,正是我輩讀書人當仁不讓的責任。

歷史進步有其進步的根源,那就是人的本質,必然會仰望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真實。

也許某一個時期,某些人可以焚書坑儒,毀滅文明,可是若幹年後又會春風覆生,因為道是永恒不滅的。

就比如這本書,也許可以被刪掉,可是若幹年,一定會有人寫出差不多的觀點。

所見略同。

是放縱表層的欲望,還是審視自己的內心,這大概是世界沖突的根源。社會是人組成的,而人審視自的內心。

所以哲學無用,但也大用。

對於二十一世紀來說,科學的突飛猛進帶來的變化無法想象,可是這個角落卻還固有一千年前就淘汰的游戲,文化和人生觀。

讓人難以忍受的落後。

教條主義必然帶來帶來虛無主義,我深深體會過這種虛無,一部分走向縱欲,一部分人以宗教,家庭或者愛情為港灣,但如果再深入內心的真實,還是空虛。

我們的文學應該反映這種時代的真實,行走在沒有窗戶的胡同,被壓抑的人性自由,難以忍受的落後。

追求你自己的自由,就是追求國家的自由。

自由就是一種免於恐懼,免於匱乏,心理獲得滿足的幸福狀態。

沒有輕而易舉獲得的自由。

建立在利益和欲望基礎上的組織只是黑社會,具備了思想和道義的組織才是一個社會。

期待我可以引發一些思考,可以讓世界更好一些。

讀歷史和旅游很重要。

可以讓人從時間和空間理解世界。

專讀一段時期的歷史細節,不同立場的文章都讀。

一個學校1000多人,學生會,老師,地下勢力。

各種立場各種文化的人交雜,其實就是個小社會。

500個1000人就是一個區50萬人,然後市,省,國,地球。

以十進制遞增,這就是我們的世界,不大也不覆雜。

現在有些小區自治朋友圈什麽的也還很方便,這是很好的開始。

這就是歷史進步的必然。

九品中正制的時代只有世家有那麽多管理人才,現在大學生不如狗。

社會參數不同,刻舟求劍豈能行得通。

有一本書,叫《********與烏托邦》,一句話說明,********是我們生活的存在,而烏托邦是我們追求的理想。

其實每個人都生活在********裏,只不過這種********太過理所當然,就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乃至於大多數人感覺不到。

方言系統的文化就是典型。

就好比陸地和海洋,絕大多數人都是陸地上生活,只有少數人敢於沖向未知的海洋,乃至廣闊的宇宙。

當人因為苦難思考自我的存在,就必然會走向思考,走向哲學或者宗教,但宗教是無法深究的,所以較真的人最後會走向哲學這種能夠真實的智慧。

追求真實的智慧是艱難的道路,我們只有短短的幾十年,古來值得深讀的哲學家,古希臘有幾個,古中國有幾個,印度,羅馬有一個兩個,德國,英國,法國各自出了幾個,奧地利的維特根斯坦和美國的杜威。

想來就是如此。

文化的流浪,也是********的流浪,當你看清了世界的真實,就會選擇流浪。

其實絕大多數人都是程序下的代碼,在********的游戲下,電視,網絡或者宣傳,在游戲規則,法治或者文化下,必然地做著一些由心理特質驅動的互動,矛盾或者鬥爭。

其實很無奈。

我在想,電影教父裏黑手黨可以走私,殺戮和偷渡,其實已經形成一個利益流程和組織集團。

這種組織再擴大,就是ZF。

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管制的嚴密。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這個怪物裏,徒勞地掙紮,文化和制度的必然下,我們虛耗一生。

這不是我追求的真實。

六經註我是以我的思考以基礎理解經典。

我註六經是以經典的框架出發思考世界。

二者殊途同歸。

用維特根斯坦的話說,所謂知識,本身應該是世界的圖像,世界的事件,整合成思想,在我們腦中的印象和路線的綜合。

而我們的教育,尤其是社會科學,受某些因素,缺乏和現實圖像的對照,甚至很多和現實圖像脫離和相反,所以我們的這些社會科學方面的公開課,很多真的是不能忍啊

這種風氣也演變到了自然科學,比如計算機的公開課,老師也是照本宣科,感覺也是很乏味,下面聽的學生感覺也是目光呆滯,沒有靈性,老師出題,學生考試,缺乏和世界圖像的對照,也就缺乏自己的思考和加工。

感覺喜歡自主讀書的人,都是有自我思考的人,可以獨立面對世界的圖像,加工思想。

其實考試的教材是很單調的,只是敲門磚而已,真正的知識是活的,連貫的,思索的。

大概我們需要真正活的讀書人。

我們讀書需要靈性。

讀書的目的在了享受前人的智慧,反思自己的思考,我記錄下自己的思考,集中到一起,言簡意賅,足夠了。

死亡是引發絕大多數人接近哲學的動機,可是真的深入思考,很多人又會放棄對死亡的恐懼,更有尋求真實的存在或者永恒的思想。

存在,我渴望追求存在,追求更好的自己,去見證真實,追求自由,尋找永恒,在這個過程中尋找存在。

law,無處不在。

金錢實際上只是權威信用下的數字,是一種契約下的規則。

遵守游戲規則,才有所謂的財產權。

否則就是所謂的黑錢。

語言中的語法,程序中的算法,圍棋中的定勢,數學中的公式,********中的理所當然,法制中的契約,LAW無處不在。

三生萬物,執一而為天下白。

我們時代的矛盾就是宏觀參數:科技,教育,經濟已經形成分散的公民社會的條件,和歷史形成的因為利益聚合的集中的對抗。

徒勞。

我們的教育不負責任的無視了貼地氣的人文,人為的造成真空。

故我有藏藥於糖,偏門傳大道之意。

且贈有緣。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